建党百年·音频专题 | 李亚农:一位名副其实的红色历史学家
迎接建党百年·特别音频专题
李亚农先生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色历史学家。
原文 :《李亚农:有古文字学精密研究之力》
作者 |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军
图片 | 网络
在中国古文字研究领域,李亚农的名字一直掷地有声。201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六十八位“上海社科大师”的名单,李亚农先生位列其中。
李亚农先生少年时期即赴日本,曾在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求学。上世纪30年代归国后,撰有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著作四种,即《铁云藏龟零拾》《殷契摭佚》《金文研究》《殷契摭佚续编》。李亚农先生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抗战军兴,又投笔从戎,作为新四军敌工部副部长,在大江南北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色历史学家。
当时,他改名为李旦丘。这个化名是以周公旦和孔丘缀合而成的。他决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转到学术研究上来。1937年,通过沈尹默先生的介绍和帮助,他进了孔德图书馆。孔德图书馆是法国人出钱办的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汉学研究机构。进了孔德图书馆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李亚农对甲骨文、金文很有兴趣,打算在认识几个契文、金文之后,通过这些最古老的文字去研究一点古代社会情况。谁知道一钻进这些甲骨、鼎彝堆中,便乐而忘返,竟把古代社会的研究置诸脑后,研究起中国古代文字学本身来了。这样,他从1937年开始,利用孔德图书馆的资料,先后写了四本古文字学著作和一些单篇论文。
顾颉刚先生曾经赞誉他:“做到了古籍、古文字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在这一学科上,郭老有开山之功,李氏有精密研究之力。”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李亚农先生的建所方针和治学理念,对于历史所的早期发展具有底定性的影响。即使是60多年后的今天,在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会议室、走廊和图书资料室里,仍然能感受到李所长遗韵犹在。
纵观李亚农先生的一生,在学术上曾遇到过三大阻力。其一是中日战争爆发,他不得不中断自己酷爱的古史研究,投身于硝烟战火、军旅生涯约十年之久。其二是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愈演愈烈,作为所长的他,面对高压虽内心强烈抵触,但有时也不得不作违心之语,以致去世后仍被极左势力定为“漏网大右派”。难怪后来有人感叹,“李亚农幸亏是在1962年去世了,否则他的身体绝对扛不住‘文革’的折磨”。其三,便是他正当学术盛年,就因患重病而不得不长期休养,乃至最后抱憾早逝。战争来袭、政治高压、健康受损,都像恶魔的影子,时时尾随在学术女神的背后……
亚农先生在生前当然不会想到,我们这些他的“后人”,几十年后又遇到另外两大阻力。其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大潮冲击学术界,读书无用论盛行,学者们收入低、出书难,以致弃学从商者不在少数。其后果甚至影响至今,本所五六十岁的人才相对稀缺,就是那次大冲击的结果。其二是近一二十年来学术工作管理和考评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如功利、短视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滋生了学术腐败,对学术共同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学术研究,作为人类探知真理的意识之美,古往今来,总是难免受到一些消极干扰,阻力和困扰或也可说是常态。但有一点是相同,那就是真学者,从来不会去同流合污,也不会缴械归降,而是坦然、坚韧地面对甚至傲视。在这个方面,李亚农先生是我们最好的先驱和榜样,他永远和我们历史研究所在一起!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34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阶层劣势,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发展?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宋志坚:从“黄旗加身”到“黄袍加身”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巨头”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民族复兴责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陈志强:德意志何以成为今天的德国?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金融服务,正推动年轻人非理性消费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⑩全球减贫倒退折射新社会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⑨人口出生率出现两极化倾向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⑦新科技浪潮亟需新伦理规范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⑥线上线下教育呈现系统性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⑤“碳定价”为气候问题辟新径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④双重失业与远程办公改写就业市场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③政府治理呈现权力扩大趋势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②经济萧条与货币放水带来双重风险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①疫情引发公共卫生体系反思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冲击下,哪些企业赢了,哪些输了?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会导致婴儿骤减,还是迎来婴儿潮?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许知远:边缘随时可能变成进入舞台的空间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历史政治学:发展中国政治学的新路径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黄铭: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型零工”如何影响我国未来就业方式?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人口老龄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蓝天是他的归宿和梦想:纪念圣埃克苏佩里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们都说了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这位18岁的姑娘,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时代